兩岸青年學者:不承認「九二共識」影響兩岸社會互信
2016年09月08日  中新網

 

  

  中新社北京9月8日電 (陳小願 呂少威)
  多位兩岸青年學者8日在北京表示,臺灣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導致兩岸政治互信基礎受到破壞,兩岸社會互信也將受到影響。
  「第十四次兩岸青年觀點論壇」邀請約20名青年學者、圍繞“兩岸社會互信的生成與增進”做研討。
  臺灣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理事長王正表示,過去8年台當局承認「九二共識」,兩岸兩會商談得以進行,兩岸社會互信也得到增強;今年「5·20」民進黨上臺後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政治互信倒退;台軍方“誤射導彈”等事件,又導致安全互信倒退。這些都制約了兩岸社會互信的發展。
  王正認為,促進兩岸社會互信,應兼顧理性經濟和感性文化交流兩種路徑。當前針對部分臺灣青少年受「去中國化」教育影響,要讓更多臺灣中小學生參與到兩岸交流中來,消除他們的「仇中」「恐共」心理。
  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生徐偉軒指出,民進黨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使兩岸故宮交流等文化領域活動也受影響;台當局不應讓「台獨」成為兩岸交流的沉重包袱,要改變心態、調整路線,不然最終會讓自己受到傷害。
  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副理事長黃子榕認為,社會互信建立在兩岸民眾對彼此文化、生活習慣、法制等方面的認同上。這不是僅通過參訪就能達成,要提高交流效果,讓更多不同領域的臺灣民眾增加對大陸的深層認識。
  北京航空航太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田飛龍則指出,文化「台獨」問題對兩岸社會互信產生不良影響。他建議兩岸進行更多暑期交換生計畫,由民間發起、高校推進,引導臺灣青少年通過歷史文化之旅等,理性思考自己的身份。
  民革中央祖統委員會委員、《當代亞太》執行主編高程認為,兩岸關係非國與國關係,但兩岸關係受到美、日等國際因素影響。兩岸社會互信的累積,亦應重視外部因素的干擾。
  本次論壇由民革中央臺灣問題研究中心和臺灣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共同主辦。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聯絡部部長李靄君表示,青年提出的建設性建議,民革中央將向大陸有關方面反映。